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5章 (大结局) (第5/5页)
转赠给汝等了。” 陈汤与刘更生莫名其妙,却不知任弘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当初接过的,又何止是赵充国的赤仄钱和勉励啊。 任弘曾在大将军霍光病榻前,被他嘱咐说要挑好大汉的担子——虽然那天大将军与任弘说了很多虚言,但这一句,起码有点真吧。 任弘在燕然山驼城战场上,捡起了傅介子的佩剑,追击到郅居水,以其斩了匈奴大单于首级。然后便将剑佩戴至今,磨洗了十年都不舍得换。 他还接过了苏武的节,尽管当时他们一个在北海,一个在南海。 责任、勇敢、节气,是这些东西,助他成就了今日的事业。 而现在,轮到任弘卸下一些东西,将它们交给年轻一代人,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了。 刘更生将继承他的学识和求知,与耿寿昌等人一起,通过将东西方知识大汇总,构建出科学的基础。 陈汤则将继承他的开拓,或许任弘有生之年,能看到他和任白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伟人这句话说得真对啊,任弘或许还有二十年寿命,他能够继续护着已被一分为二的大汉继续前行,不论东西! 而他这“贺国”的国徽,任弘也知道该用什么了。 “书与剑!” 至于旗帜,当然是太白为首的五星出东方旗,这还用说? 回到码头后,任弘看着陈汤、刘更生,讷讷有心事的褚少孙,还有在港口等待的汉军士卒。昔日的淘玉工们挣脱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和农民的身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毅然西行,又跟着任弘,闯出了一方天地,打下了好大一片江山。 他们结束征战后,此刻正在欢声笑语,高唱汉歌,尽管他们不知道,自己跟任将军来埃及做的事,将深深改变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过去我曾对傅公说过,我要在有生之年,将汉阙修到极远的地方,不止于玉门西域,而要超过葱岭,甚至直达海西!” “现在算是做到了。”任弘失笑,因为艳后已经答应,为了纪念汉军对埃及的帮助,要在亚历山大港法罗斯码头,修两面“汉阙”以作纪念。配上身后的法罗斯大灯塔,以及希腊、埃及风格混搭的建筑,一定是不伦不类吧。 当年吹的牛,任弘已实现,并有了更多的领悟。 “可我现在明白了。” 任弘看着面前的五千将士,仿佛也看到了在西域的城郭之邦,在东瀛小岛银山,在安北都护的无边草原上,默默戍守或披荆斩棘,想要学着前辈张骞、傅介子、任弘的样子,闯出一片天地的汉家儿郎。 一代接一代,他们会将这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一直传递下去。 “我,就是汉阙!” “汝等,亦是汉阙!” 当万里长风尽是汉歌响彻的时候。 汉阙,便无处不在了!何惧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不为汉土? “走罢。” 任弘踏上了船,扶着风帆的麻绳。 “启航!“ “回家!” …… 结束远征的汉家儿郎离开了亚历山大港,沿着尼罗河南下,他们将穿过沙漠,登上舰队,沿着红海出埃及。在明年春夏之交的季风推动下,将世界另一半的知识带回去,与东方的文化合璧。 这将掀起一场百年翻译运动,与重新被发掘的诸子百家之学一起,开启一场崭新的文艺复兴。 而在遥远的东方,轻风吹过,拂起宫楼上的赤黄汉帜。 太白阙上人已不在,只余宫檐的瑞兽在风中屹立不动。 他们的故事终会结束,他们的时代终将落幕。但那早已冲出九州之限,遍布天下的无数座“汉阙”。 凛凛如在! …… ps:正文到此结束。 v群496717165(任何一本书粉丝值2000以上)。 读者群最近又封了两个,为了不相互失联,加我的微信公众号:七月旧番。 番外和新书通知都在微信公众号发,番外明天开始,每周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