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_第144章 窥豹一斑,有隐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 窥豹一斑,有隐情 (第1/1页)

所谓卤水提纯矿盐法,这是个很大的概念。
    各家提纯方法千差万别,五花八门。
    这种制盐法能制出如此高品质的盐来,又怎么可能随便示人或透露呢?
    “本官再问一下,你们盐矿的日产盐量,能有多少?”
    他这是比较专业的询问。
    鲁应平想确定,是否能够规模化生产。
    永乐元年才开启,不知为什么,淮安府署知府大人梅辰,对食盐突然加大了征收数量。
    竟然要求他们盐运局,除了往常收购,短时间内另外征集出一万石精盐来。
    这不是难为人么。
    江南沿海一带,尤其淮安府是大明朝食盐主产区。
    产量这些年也就这么多。
    这上哪儿去找这么多盐?
    也不知是朝廷要求,还是知府梅大人自己头脑发热。
    可就算贴了官方告示,也顶不了大用啊。
    制盐哪有这么简单?
    的确,外头有新开的盐户送来了盐。
    可那些所谓的盐,质量不堪入目。
    粗糙杂质多,苦涩有毒。
    若是以往,那是绝对不会收的。
    可眼下属于非常时期。
    只能收来搭配好盐掺在一起凑个数。
    而他们盐运局,软硬兼施,逼迫淮安府所辖盐户们要增加产量。
    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可眼前这个新面孔,送来了五千斤精盐,属于雪中送炭,及时雨。
    这让压力山大的鲁应平,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哦,大人这是想了解小的盐矿场的产量,是吗?”
    在得到对方点头确认之后,张乐平默默盘算了一下。
    “回大人的话,小的盐矿场,每月至少能提供这种精盐约六万斤,五百石左右。”
    “每月五百石…似乎有些少啊。”
    鲁应平闻言嘴里嘟囔一句,暗自神伤。
    “大人莫叹气,小的盐矿场是年后才开采提纯,五百石是目前产能,回头我跟大东家商议一下,可以加大盐矿投入,说不准产能可以翻番。”
    “那敢情好,倘若你们精盐产能翻番,也是解决咱们盐政的燃眉之急啊。”
    鲁应平听罢,喜形于色。
    “大人,只是这盐的价格…”
    张乐平见火候差不多了,准备趁热打铁谈价钱。
    在商言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