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_第106章 朗朗读书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 朗朗读书声 (第1/1页)

徐钦笑呵呵回复道:
    “我等初次来到江南,对贵地虽不甚熟悉,但久闻江南乡镇的书院办得不错,在下蛮有兴趣想了解一下,以便回去之后也自办一所。”
    见话都说到这份上,那位士子也不好再说什么,“那公子请吧。”
    说着,士子的眼睛警惕地扫向徐钦身后的十数人。
    徐钦见状回头对小旗官说道:“尔等在此等候,不可造次,不准入内。”
    “是。”
    嘱咐完,徐钦径直向教室走去。
    徐三郎默不作声地紧跟其后。
    一栋石板加盖的青砖瓦房,读书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这种镇办书院,相当于后世的乡村小学,在眼下永乐朝算是半公半私。
    也就是说朝廷提供一定数目的经费,不足部分由县和乡镇自行筹措。
    这样,就出现富裕乡镇的书院办得漂亮,而不太富裕的则设施简陋。
    书院这种地方,一般人是不允许进来的,尤其是兵卒。
    这栋教室的屋顶,从石板到树木组合,显得粗犷,结实。
    巨大的圆木略微削了削,有些疙瘩还留在上面,圆木之间的缝隙用木板小心地钉上。
    墙体用的是石板和青砖。
    隔着窗户往里看去,里面大约有二十几个孩子,都在七八岁,最大的也不会超过十岁。
    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放在膝上在认真听课。
    那桌凳都是巨木废料制成,削平可用罢了。
    这让徐钦想起在后世,到贫困山区去支教,大概就是这种景象。
    孩子们睁着一双滴溜溜的黑眼睛,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站在上手的那位先生。
    只见他手持书卷,正抑抑顿挫地领着孩子们在诵读。
    那位教书先生却让徐钦顿时来了兴趣。
    他年纪很轻,也就十五六岁模样,长得五官端正,白静静的眉清目秀。
    男孩子也太秀气了。
    而且从气质上看,这位教书先生不像是位乡村人,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小少爷。
    屋中生着一堆火,正必必剥剥地烧着,使屋内有了一点暖意。
    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使得徐钦心灵深处,忽地生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窗外徐钦的陌生人影,毫无疑问惊动到屋里的人。
    那教书少年遽地一惊,停下朗读抬起头来,便看见站立在大木窗户边的徐钦,以及身后的徐三郎。
    两个陌生人带着佩剑和制式佩刀,身上暗藏着一股子煞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