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200块钱一小漏(求收藏、求推荐!) (第1/2页)
“小子眼里不错,这可是道光的碟子~”摊主点了根儿烟,轻飘飘的点出这碟子的价值。 真的假的暂且不论,反正在小摊贩口中都是真的,废话,谁会说自己卖的东西是假的? 林剑没说话,继续打量着碟子,其实这件瓷器也不是单纯的湖蓝色,还是有些许渐变的酱黄色,就围绕在口沿的位置,一圈让边缘非常突出鲜艳,所以整个小碗从釉色上看,立体感非常好。 有趣的是盘子的底部,除了刻款“道光年制”外还多了一个“文”字。 林剑依稀记得二爷爷家有个类似的碟子,也是民窑之作,底部就刻着类似的落款,当时二爷爷好像说这种款叫作“草迹款”,因为字写得非常潦草。 随着回忆加深,小时候在二爷爷家玩闹时的场景渐渐浮现在脑海中。 他记得当时二爷爷解释这种落款时说,“过去人不像现在人这么富裕,家里会准备很多套餐具,以备有客人出现来盘子不够用的情况。 而过去人家里不会备这么多餐具,在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时候,会在村里搭大棚,把各家各户的餐具借来用。 但用完要还回去的时候很容易分不清楚是哪家的,要是图案纹饰不同,还比较好区别,但是单色釉就显得非常难分辨了,大家有可能用的颜色都差不多,好借好还就需要一些办法。 比如各家各户都会在碗碟下面刻上,代表自家的字,有了依据,自然就不会因为还碗而闹得不开心。” 收回思绪,林剑心中大定,他估摸着这碟子十有八九是真的,而且根据其较为明显的乾隆-嘉庆年间瓷器的风格,断定这个碟子应该是出自道光早年间,这么算起来,距今也快200个年头了。 年代是近了些,而且因为道光年间留下的东西比较多,导致相关藏品的价格始终炒不起来,要是成套的还好,可惜只有这么一个碟子,再贵也贵不到哪去~ 但不管怎么说,亲手从一堆瓷器中挑出真品,这小小的成就感抵得上一切。 把视线从碟子上收回,看向抽烟的摊贩老头儿,问道,“大爷,这碟子怎么卖?” 他说话的时候,手里的碟子可没放下,这也是潘家园这边的规矩,只要东西在手上,别人就不能出声去抢,一是为了防止摊贩安排托儿;二是避免有人不讲规矩,随意抬价搞黄生意。 这时他身边也围拢了几个人,有一位一看就是经常逛园子的老炮儿,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另几位脸上挂着笑意的,估摸也是附近来闲逛的,多少懂点,但看得多买的少,估计也是为了享受这边的生活感。 老头伸出一手掌比划了一下,也不言语,林剑就知道这是准备耍套路了,一个手掌代表什么数字? 5块?50?500?还是5000?50000? 多少全凭林剑接下来张嘴的数字,他要是傻呵呵的说一50000,估计老头儿能高兴的抽过去,不过这种傻子太难得,几十年一遇。 今天早上太阳也没从西边儿升起来,看来这奇遇与老头儿没缘咯。 只见林剑笑呵呵的来一句,“5块?得嘞,您是收现金?还是支付宝?” 身后围着的几位大哥大叔纷纷笑了出来,不是笑林剑,而是笑地摊后面的老头儿,小伎俩被人戳破,臊他呢~ 老头儿是什么人?在园子里待了少说十几年,啥场面面见过?脸皮磨得比长城还厚,哪会因为这点小事搞得面红耳赤不好意思? 咧开嘴,露出一口大黄牙,“嘿,小兄弟说笑了,您要是有这样的盘子5块一个,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怼了这么一句也是告诉林剑别在这耍手段,大家都是一座山上的狐狸,别讲聊斋~ 随后道,“得了,看你也是行家,我也不废话,一口价500您拿走~” 林剑想都没想,竖起食指比了个‘1’,“100~” 至于什么一口价,权当没听见,在潘家园不讲价那还叫捡漏? 老头儿佯怒,“嘿,小兄弟这嘴够硬的,张口就砍了一大半~” 看着又围上来的几个客人笑了笑,老头儿也还了个价,“400~” 林剑也不急,只是换了个蹲着的姿势,刚刚蹲久了,脚有点麻。 “您老也说我是行家,对行家还这么不实在?我看咱也别你来我忘了,一口价200,我估摸着您今儿还没开张呢吧? 就当我给您讨个彩头?” 这话讲得漂亮,身后几个老油条听着连连点头。 老头儿一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