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_第一节 加入东印度公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节 加入东印度公司 (第2/3页)

一事。所以他告诉维克多,他是一个从中国来的商人,在海上遭遇了风浪,漂流到了加尔各答。

    维克多询问了一些中国的情况,周琅按照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一些清朝历史进行对答,周琅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维克多更不了解,因此也基本上没有出现纰漏。加上海上漂流的说法也比较合理,维克多并没有多少怀疑。

    很快俩人的交谈就变了味道,神父当然是热衷于向周郎讲述福音,在这个时代,能来到地球另一端的神职人员,无一例外都是一群信仰极为坚定甚至是狂热的家伙,他们真的是从自己内心深处将自己当成了上帝的仆人,这样的人,人生最大也基本是唯一的快乐那就是传播上帝的福音,让更多的人信仰上帝。周郎来到教堂,目的自然不是为了什么信仰,他的目的是通过神父这个社交平台性质的人物,跟东印度公司上层结交。

    最终发现维克多的传道热情无比炽热之后,周琅选择性的顺着维克多的话题走,而且总是能问一些搔到痒处的问题,让维克多的谈兴大大的释放了一次,自从来到印度传教,还从来没有碰见过这么爽的对象,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对方已经被他说动,只是“稍微”有些犹豫,“稍微”有些疑惑,他只需要“稍微”努力一下,对方一定会对主的存在毫无置疑,从此在自己的引导下成为一个不再迷茫的羔羊。

    在维克多心情如此顺畅之下,自然不会拒绝周琅一点不算过分的请求,比如答应暂时帮周琅找一份会计的工作。

    至于那个犹犹豫豫,一直对自己的迷信不肯回头,哪怕深受各种歧视,承受各种屈辱,却总以为吃苦是因为前世的恶报的贱民维木拉已经被维克多神父忘在了一边。

    维克多甚至非常热情的安排周琅就在教堂住下,周琅正好没地方去,乐的得到一个体面的住处。但俩人的目的还是不一样,神父希望自己能够“稍微”努力一下,成功感化周琅这个迷途的羔羊。周琅则希望暂时稳定下来,等待或者自己想办法加入东印度公司。

    神父留了周琅三天,这三天中,周琅始终对神父的传道保持一种适当的兴趣,让神父既不会对他感到失望,从而放弃向他传道,又始终让神父感觉到周琅心中还有迷惑,但那种迷惑却越来越少,距离皈依上帝的怀抱越来越近了。

    除了装作对真神的信仰很感兴趣的听神父宣讲之外,这几天周琅也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几乎每天都有白人前来教堂忏悔,这些远渡重洋来到陌生世界的白人,除了维克多神父这种宗教人员外,无一例外都是奔着发财来的,大多数还都是一贫如洗的底层人物,发财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因此他们颇有些不择手段,对于其中一些信仰比较虔诚的人来说,来教堂忏悔会让他们犯下罪恶的心灵感到安宁一些。

    因此这几天暂时帮教堂做杂役的周琅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知道自己身处教堂,身上带着宗教的光环,所以友好的跟这些人接触,很容易拉近跟这些冒险家的距离,唯一可惜的是,遇到的人物大多都是底层,有来自黑森的雇佣兵,来自利物浦的罪犯,却没有周琅渴望结交的东印度公司上层。

    直到第三天是礼拜日,教堂中涌入了上百人,这次他终于见到了东印度公司的高层,甚至东印度公司的总督也在这里,相比中国的儒道,西方的宗教显得更加平等,毕竟上帝之下人人都是兄弟的理念摆在哪里,可惜这一日也是教堂最忙碌的时候,周琅甚至没有找到机会跟那些高层说句话。

    机会很快就来了,维克多神父告诉周琅,已经帮他解决了工作问题,东印度公司答应聘用他做一名会计,维克多说自己是推荐人,经过这几天的观察,维克多认为周琅是一名合格的会计,因为周琅三天来将教堂的账目理的清清楚楚,水平相当不错,因此他才愿意推荐,而神父的推荐,东印度公司是乐意给一个面子的。

    中国人讲究圈子文化,并认为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其实西方人更讲究人脉,在二战之前,西方世界基本上所有的晋升渠道都是被上等阶层垄断的,就连美国那种缺乏贵族文化和传统精英阶层的移民国家,普通人想从正常体系中往上攀爬,都是需要有介绍人的,比如二战名将布雷德利如果不是拿到了州长的推荐信,他是不可能进入西点军校的。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被抨击的体无完肤,但在公平性上却比西方始终要靠谱的多,至少中国古代寒门出贵子的机会,比西方穷人通过努力成为贵族的机会要大得多。后来中国的文化名人许多还抨击高考制度,很多吃瓜群众跟着瞎起哄,假如真的取消了高考制度,试问穷人还有多少通过考试进入名校的机会呢?恐怕名校中会挤满了了可以轻易拿到各种文化名流推荐信的富家子弟,而穷人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